曾获评2020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的徐阳墓地考古项目,最近有了新进展。23日,记者在徐阳墓地考古现场获悉,一座王级大墓的陪葬车马坑经过初步清理,显现出“四马驾车”的车舆规制,这不仅显示出墓主人较高的身份等级地位,也进一步体现了陆浑戎受到同时期中原文化的强烈影响,成为中华文化五千年兼收并蓄民族融合的又一例证。

曾获评2020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的徐阳墓地考古项目,最近有了新进展。23日,记者在徐阳墓地考古现场获悉,一座王级大墓的陪葬车马坑经过初步清理,显现出“四马驾车”的车舆规制,这不仅显示出墓主人较高的身份等级地位,也进一步体现了陆浑戎受到同时期中原文化的强烈影响,成为中华文化五千年兼收并蓄民族融合的又一例证。

考古工作者在车马坑旁认真研究

多具完整马骨显现

此次清理的陪葬车马坑,就是与此前备受关注的M15号王级大墓所对应的陪葬车马坑。当时,考古工作者从这座墓葬中发掘出饕餮夔纹铜编钟、编磬、玉璜、玉扳指等随葬器物,同时也发现了与该墓葬对应的陪葬车马坑。今年春节过后,市文物考古研究院正式启动了对该陪葬车马坑的清理工作。

23日中午,记者在徐阳墓地贵族墓葬区考古工地看到,M15号墓葬及其陪葬车马坑上方多了一座保护大棚,在大棚内部,数名考古工作者正在用竹签和毛刷开展清理工作。

骨管上带有精美纹饰

走近陪葬车马坑可以看到,多具完整的马骨已经显现,其周边还发现了少量车马器及陶器残片。记者注意到,在一件刚出土的骨管上(马车上的组件),精美的纹饰清晰可见。

徐阳墓地考古发掘现场负责人马占山介绍,陪葬车马坑可分为“车”和“马”两个区域,目前正在清理的是“马”区,从肉眼可见的马骨数量来看,这很可能是一座“驾四”规格的陪葬车马坑,与墓主人的身份地位相符。随着清理工作的继续,相关推测将会得到进一步验证。

陪葬车马坑中显现多具马骨

首次发现车辆固定“装置”

记者看到,“马”身后的“车”,目前还被填土覆盖着,但在考古人员眼中,完整的车辆似乎已经呈现在眼前。

“这里应该有一根木橼,可能是被这个盗洞破坏了。”在现场,考古人员指着陪葬车马坑东侧的边缘位置讨论着。记者沿着手指的方向看去,发现车马坑的东壁上还留有一个半圆形孔洞,显示此处曾遭受过盗扰。

“根据此前的发掘经验,我们判断这座车马坑为‘整车葬’的可能性较大。”马占山介绍,所谓的“整车葬”,即前面陪葬一排马,后面陪葬完整的车辆。与之相对的是,把整车拆散后再跟马匹一同陪葬。此前,徐阳墓地的陪葬车马坑均采用“整车葬”的形式,有的车马坑还跟戎人独特的头蹄葬俗融合在了一起。

预留生土作为车辆固定“装置”

在“车”与“马”的衔接处,几块生土(考古学术语,指未经人类扰乱过的原生土壤)引起了考古人员的关注——从这些生土的形状来看,它们正好能卡住车辆两侧的车轮和车辕,从而起到固定陪葬车辆的作用。

“人为预留生土作为车辆的固定‘装置’,这在徐阳墓地还是首次发现,说明当时的人们也在不断总结经验,力求陪葬品保持完整。”马占山说。

下一步将探寻陆浑戎居址遗存

在徐阳墓地贵族墓葬区北侧数百米处,还有一大片地势较低的农田,数名考古人员正在有序开展清理发掘工作。

此前,考古人员在这里发现了另一片中小型墓葬,因随葬品中含有单耳罐等典型的戎人墓葬陪葬器物,判断这里也是一处陆浑戎族群墓葬。

不过,该区域的墓葬与M15号王级大墓所在区域墓葬具有明显的不同点,前者多为南北朝向,后者多为东西朝向。

同样是陆浑戎,为何墓葬显示出不同的葬俗?徐阳墓地考古项目负责人吴业恒解释,陆浑戎族群“内迁伊洛”后,受到中原文化的持续影响。按照一般规律,贵族阶层最先也最有条件接受外来文化,因此其墓葬中的青铜礼器和车马坑中的车舆规制均体现出明显的中原文化特征,相对来说,平民阶层对外来文化的接受能力有限,因此保留了较多的戎人文化特征。

“综合判断,这里应一片陆浑戎平民墓葬区,其墓主与陆浑戎贵族墓葬区的墓主之间的关系,还有待进一步的发掘探究。”吴业恒说,现阶段考古工作主要集中在陆浑戎的墓葬区,研究的是他们的丧葬制度。下一步,他们将探寻与陆浑戎相关的居址遗存,了解他们的生活状况。

关于陆浑戎的居址,考古人员正在持续调查与探索中。之后还有哪些新发现?洛报融媒将持续关注。(洛报融媒·洛阳网记者 刘嘉仪 梁笑宇 文/图/视频)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