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工区有一条南北向的小路,它串联起古老与现代,一端是滨河北路草长莺飞的美景,一端是九都中路飞驰而过的车流。它以唐代皇家宫苑为名,这就是上阳路。
在西工区有一条南北向的小路,它串联起古老与现代,一端是滨河北路草长莺飞的美景,一端是九都中路飞驰而过的车流。它以唐代皇家宫苑为名,这就是上阳路。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隋唐皇家宫苑为名
上阳路修建于1980年,全长1公里左右。路名中“上阳”二字取自隋唐洛阳城宫皇城西部的大型皇家宫苑上阳宫,其以环境优美、建筑奢华著称,并兼具园囿与宫廷的双重功能,在中国皇家建筑形制上具有独特地位。
上阳宫始建于唐高宗时期,是唐高宗、武则天时期重要的宫廷政治活动场所,故文献中有关上阳宫的记载较多。
《大唐六典》载,“上阳宫在皇城之西南,苑之东垂也,南临洛水,西拒谷水,东面即皇城右掖门之南。”《旧唐书·地理志》载,上阳宫在“宫城之西南隅,南临洛水,西拒谷水,东即宫城,北达禁苑。上阳之西,隔谷水有西上阳宫,虹梁跨谷,行幸往来,皆高宗龙朔后置。”关于上阳宫的位置地望,多篇文献基本一致,即隋唐洛阳城皇城之西南,谷水(今涧河)与洛水在宫内相交。
经过近几十年的考古发掘,考古人员在洛河以北,隋唐洛阳城皇城以西,西至涧河的东西两岸、北抵隋唐洛阳城外郭城的北部和东周王城北城墙以北的广大区域内,发现了很多与上阳宫有关的遗迹。
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工作人员王炬介绍,从文献记载上阳宫的正殿名为观风殿,坐西朝东,其南部有浴日楼,北有七宝阁。而考古发掘出的七一北路西侧唐代大型建筑遗址,其遗迹现象可以明显地分为南、中、北三组建筑。且该组建筑遗迹均呈东西进深、南北面阔的朝向,无论是规模体量,还是所处的位置,均与文献记载相符。
“今天的上阳路与隋唐上阳宫在地理空间上有一定偏差,但上阳路可能仍在文献中‘西上阳宫’范围之内。”王炬说,上阳路周边修建有横跨涧河的彩虹桥,正是文献中“虹梁跨谷”的美景再现。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