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资料图)

“古代女性的妆容是怎样的?”“如何让讲解更生动?”……近日,洛阳博物馆开展的“小小博物家之我是小小讲解员”暑期研学活动,让孩子们感受到博物馆既有“趣”又有“识”。近年来,我市各博物馆正在用“游学并重”的研学模式,敲开文旅融合的大门,赋能旅游发展,彰显文化魅力。

洛阳博物馆开展的“小小博物家”系列研学活动

“古代女性的妆容是怎样的?”“如何让讲解更生动?”……近日,洛阳博物馆开展的“小小博物家之我是小小讲解员”暑期研学活动,让孩子们感受到博物馆既有“趣”又有“识”。近年来,我市各博物馆正在用“游学并重”的研学模式,敲开文旅融合的大门,赋能旅游发展,彰显文化魅力。

研学进社区,打造百姓身边的“博物馆”

近日,洛阳周王城天子驾六博物馆的讲解员来到西工区瞿家屯社区,给孩子们送去“民以食为天”文博小课堂,让青少年了解五谷、东周粮仓和古人的储粮方式。该活动拉近了博物馆与青少年的距离,进一步发挥了博物馆的社会教育优势。

这是我市今年暑期研学活动新模式的生动体现。今年暑期,市文物局充分发挥文博单位优势,开展“暑假一小时文博小课堂”进社区活动,设置青少年喜闻乐见的研学课程,打造百姓身边的“博物馆”。

不仅如此,今年,我市博物馆的研学活动满足了青少年的个性化需求。

体能锻炼、风采展示、沙场点兵、团队竞技……近日,八路军驻洛办事处纪念馆举行了少年军校体验式研学活动。在这里,孩子们自己设计队旗、翻越障碍、射击打靶……在活动中接受红色教育,体验军旅生活。

“文博课堂进社区,沉浸式研学体验,这些都是研学的创新之举,也是打破博物馆边界的有益探索。”市文物局相关负责人说,博物馆研学侧重的不是抽象的说教,而应该是一种具有启发性、趣味性、探索性的沉浸式、互动式活动。

[1] [2] [3] 下一页 尾页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