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资料图)

“唐三彩出土文物大致分为三大类:动物俑、人物俑、器具俑。1200多年前,唐朝经济强盛,国富民丰。在这期间,丝绸之路架起了中西方政治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近日,在洛阳市孟津区朝阳镇南石山村的唐三彩文化园,河南科技大学“唐三彩特色产业调研社会实践团队”成员在仔细聆听唐三彩非遗传承人介绍。

“唐三彩出土文物大致分为三大类:动物俑、人物俑、器具俑。1200多年前,唐朝经济强盛,国富民丰。在这期间,丝绸之路架起了中西方政治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近日,在洛阳市孟津区朝阳镇南石山村的唐三彩文化园,河南科技大学“唐三彩特色产业调研社会实践团队”成员在仔细聆听唐三彩非遗传承人介绍。

南石山村制作唐三彩已有一百余年历史,2008年唐三彩烧制技艺入选国家级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依托唐三彩非遗文化项目大力发展研学至今,该村已接待中外游客及学生10万余人次。仅今年暑假,村里累计接待研学团队约150多个达5000余人,带动唐三彩艺术品及文创产品的销售。

“每年暑假,我会为学生们挑选研学实践基地。相比几年前,今年的研学产品内容丰富性、形式多样性、参与方式灵活性更突出。一些研学产品的设计思路,为高校学生暑期‘助力乡村振兴’社会实践开拓了思路。”河南农业职业学院“实践赋能青年 做靓乡村振兴”实践团带队老师说。

近年来,孟津区整合黄河、红色、传统、历史、新农业等文化旅游资源,推出“研学+农业”“研学+科普”“研学+红色”“研学+文化”等多条研学旅行精品线路。据孟津文旅部门统计,目前,该区建设完成研学旅行基地12个,研学营地1个,正在谋划项目2个。其中,河南省科普教育基地1个、洛阳市优秀研学旅行基地2个、洛阳市中小学社会实践教育基地2个、洛阳市科普教育基地1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1个、非物质文化遗产青少年传习基地1个。今年以来,该区研学旅游线路已接待游客87.4万人次。

按照相关规划,今年,该区将以创建“全国研学旅游示范基地”为目标,继续推进黄河文化传承教育基地、沿黄生态廊道教育基地、沿黄红色教育基地等重大项目建设,推动研学旅游产业发展,助力乡村振兴事业。(洛报融媒·洛阳网记者 赵硕 王艳杰 通讯员 徐静 牛斌 王勉 文/图)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