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79岁的张文林是中铝洛阳铜业有限公司(原洛阳铜加工厂,简称洛铜)退休职工。他痴迷写字,把书法融入日常生活,在客厅、书房、卧室挂着书法作品。孩子们在外地生活,他送上书法作品,提醒孩子们“莫忘故乡”。

提起书法,张文林谈兴很浓

79岁的张文林是中铝洛阳铜业有限公司(原洛阳铜加工厂,简称洛铜)退休职工。他痴迷写字,把书法融入日常生活,在客厅、书房、卧室挂着书法作品。孩子们在外地生活,他送上书法作品,提醒孩子们“莫忘故乡”。

为减轻父亲的压力,他放弃学业当了工人

张文林,周口人,他与洛阳结缘,和建设洛铜有关。

“1962年,我在读高一。有一天,我和同学在家门口打乒乓球,有人来招工,问我们愿不愿意到洛阳当工人。”张文林说,当时,家里仅父亲一个劳力,需要养活一大家人。他家有6个孩子,他排行老大,考虑到父亲养家不易,他主动放弃学业,报名到洛铜当工人。

1962年农历九月底,张文林和200多名同乡从周口乘坐汽车来到洛阳。“当时天很冷,我们的宿舍为两层楼,大家都睡在大通铺上。”张文林说,他来到洛阳时洛铜还没建成,他的第一份工作是挖土方。

据《洛阳铜加工厂志》记载,洛铜是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兴建的156项重点工程之一。工厂于1954年开始筹建,1965年年底竣工投产,原称洛阳有色金属加工厂,1961年启用第二个厂名黄河冶炼厂,1972年改名为洛阳铜加工厂。它是我国大型综合性有色金属加工骨干企业之一,是目前国内规模最大的综合性铜加工企业。

“当时,工人是年轻人向往的职业,我在洛铜第一个月的工资是20元,从第二个月开始月薪变成28元,我留下8元当生活费,剩下的钱全部寄回了老家。”张文林说,虽然工作辛苦,但他对这份工作很满意。

张文林在洛铜工作了一辈子,直至退休。“算下来,我在洛铜工作了35年,其中5年是工人,其他时间都是在管理岗位上,这与我有一定的文化基础有关。”张文林说,他写得一手好字,很快受到领导的器重。

[1] [2] 下一页 尾页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