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资料图)

山河已无恙,英雄归故乡。日前,第九批在韩志愿军烈士遗骸归国,让人们再次把目光聚焦伟大的抗美援朝战争,铭记那些“最可爱的人”。

丁长森(左)、丁长荣

山河已无恙,英雄归故乡。日前,第九批在韩志愿军烈士遗骸归国,让人们再次把目光聚焦伟大的抗美援朝战争,铭记那些“最可爱的人”。72年前,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浴血奋战、保家卫国,其中就有洛龙区李楼街道城角社区的丁长森、丁长荣兄弟俩,他们同时参加了上甘岭战役,同时荣立三等功。

昨日,记者来到丁长森、丁长荣的弟弟丁长年老人家中,见到了兄弟俩的立功喜报、家书、立功证明等物件,这些老物件见证了他们浴血上甘岭的荣光,见证了志愿军战士的英勇与顽强。

两张喜报,掀起参军热潮

这两张立功喜报大小一样,长30余厘米,宽20余厘米,虽经历了岁月的洗礼,但保存得较为完好。

丁长荣立功喜报的正文是:“丁长荣同志在上甘岭地区作战中创立功绩,业经批准记三等功一次,这不仅是个人的光荣,全军的光荣,也是人民的光荣,祖国的光荣,特向××报喜。”落款为“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部、政治部仝贺”,日期为“一九五二年十二月”。另一张立功喜报,除了开头名字为“丁长森”,其余内容与丁长荣的一样。

抗美援朝期间,规定对三等功以上获得者,给军属寄发喜报。

今年86岁的丁长年永远忘不了1953年1月的那一天,那是一个阳光明媚的上午,两位哥哥的立功喜报同时寄达原洛阳县第五区人民政府,区政府组织队伍,敲锣打鼓来到城角村,在村民们羡慕、崇敬的目光中,母亲沈芳卿接过两张立功喜报,双手微微颤动,脸上是掩饰不住的喜悦和自豪。

据丁长年回忆,在那个信息并不发达的年代,丁长森、丁长荣两兄弟立功受奖的消息迅速传遍了全村、全区,在年轻人中引发强烈反响,他们纷纷报名参军,决心以丁长森、丁长荣兄弟为榜样,报效祖国。

[1] [2] [3] 下一页 尾页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