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资料图)

近日,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社科院大学教授许宏在讲述早期中国与外来文化如何交流互鉴时透露,二里头遗址出土的一种青铜礼兵器和一种用作货币的贝壳均为不同文明交流互鉴的产物。

二里头遗址出土青铜爵

近日,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社科院大学教授许宏在讲述早期中国与外来文化如何交流互鉴时透露,二里头遗址出土的一种青铜礼兵器和一种用作货币的贝壳均为不同文明交流互鉴的产物。

许宏介绍,二里头遗址出土了包括青铜礼容器、青铜礼兵器在内的中国最早的青铜礼器群。20世纪70年代,考古学家在二里头遗址发现了一种长条形的青铜兵器,最初定名为“钺”,后来通过比较研究,认为它应被命名为“草原式战斧”。这类兵器常见于欧亚大草原,位于距二里头遗址比较遥远的中国北方及以西地区。“那里的文化因素被中原腹地的二里头人借鉴和吸收,形成了改良的‘草原式战斧’,这显然是不同文明交流互鉴的产物。”许宏说。

许宏认为,中国西北干旱地区的最大优势是面向内陆,在中国古代早期文明形成过程中,乃至大航海时代之前,西北地区一直是“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一波波文明潮由此涌进中国,才有了以“模范”为代表的、高度发达的青铜技术,使中国的青铜文明屹立于世界青铜文明之林,生发出璀璨的文明之花。再如,小麦在四五千年前从西亚地区引进中国,进而丰富了中国古代的食文化,甚至占有重要位置。

[1] [2] 下一页 尾页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