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

初冬的宜阳县柳泉镇苗湾村,尽管不如春夏那般绿意盎然,但走在街巷里,原来一处处废旧宅院改造而成的小游园,依然带给人美的享受。游园周边搭配上民俗墙绘、景观小品,弥漫着浓浓的乡愁乡韵。

初冬的宜阳县柳泉镇苗湾村,尽管不如春夏那般绿意盎然,但走在街巷里,原来一处处废旧宅院改造而成的小游园,依然带给人美的享受。游园周边搭配上民俗墙绘、景观小品,弥漫着浓浓的乡愁乡韵。

“干净了,亮堂了,看着顺眼,住着舒心。”村民丁丽芬热情地招呼我们。过去,和全村一样,丁家小院大门口突兀地建着一间旱厕,还堆着不少杂物。如今,旱厕改了水冲,归置到院内,杂物清走之后,建成一座菜园,种上青菜、小葱,环境大不一样。

不同于平川地带的苗湾村那般局促,丘陵上的盐镇乡南洼村民居布局更加敞亮得多。如今,拆了圈舍,修了花坛,搭配上果树花木、时令蔬菜,房前屋后处处清清爽爽。特别是原来如同蜘蛛网一般的乡村电网,也被分条缕析地整齐归置在房屋后墙上,足见用心。

而在宜阳县锦屏镇山底村,一处废弃撂荒多年的空闲地上,建起了一座古色古香的村史馆,石碾子、麦秸垛、纺花车、织布机、老农具,瞬间把人的思绪带回到过去。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统筹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布局,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然而,当下农村,伴随着城镇化加快,农村荒废宅基地日益增多,房子破烂不堪,院子长满杂草,浪费了宝贵土地资源,又影响了农村人居环境。

“一宅变四园,是乡村建设的有益探索,就是引导群众整理废弃宅基、拆墙增绿,把房前屋后打造成花园、菜园、果园、游园。”宜阳县农业农村局负责人坦言。荒废宅基地整治,看似简单,实则牵扯一家一户的利益,必须把握好政策。

在推进中,当地在依法保障农户宅基地资格权的基础上,根据位置、大小以及是否连片等情况,因村施策、因户施计,宜菜则菜、宜果则果、宜花则花、宜林则林,“拆、建、修、种”多措并举,增“颜值”、提“气质”、升“品质”,着力让老旧村庄变成花园村庄。

在“一宅变四园”的同时,当地还全域推进农村供排水一体化和垃圾分类“二次四分法”,积极开展“五美庭院”等群众性创建活动,让乡村的“面子”“里子”都靓丽起来。

“好环境也在促成好习惯的养成。”该负责人表示,过去看见垃圾绕着走,现在许多群众都会自觉捡起来。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这个久久传承的卫生习惯正在成为农村的新风尚。下一步,将以“一宅变四园”为抓手,加快打造宜居宜业和美乡村,让乡亲们真正享受好风景、过上好光景。(洛报融媒·洛阳网记者 白云飞 王艳杰 通讯员 王勇 赵健 田义伟 文/图)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