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正值第40届中国洛阳牡丹文化节,四面八方游客纷至沓来,共赴一场花的盛宴。河洛大地,生态之美不只是牡丹的令人惊艳,45.8%的森林覆盖率也带给人绿色的享受,荒坡沟岭之间、黄河廊道沿线、乡村田园“四旁”,正持续兴起国土绿化热潮。
眼下正值第40届中国洛阳牡丹文化节,四面八方游客纷至沓来,共赴一场花的盛宴。河洛大地,生态之美不只是牡丹的令人惊艳,45.8%的森林覆盖率也带给人绿色的享受,荒坡沟岭之间、黄河廊道沿线、乡村田园“四旁”,正持续兴起国土绿化热潮。
近日召开的全市林业工作会议透露,全市2023年度18万亩营造林任务正在鏖战攻坚,4月底将实现大头落地。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国土绿化挺进困难地主战场
森林既是水库、钱库、粮库,也是碳库。作为黄河流域重要节点城市,洛阳秦岭东段水源涵养与生物多样性保护恢复项目被纳入中央预算投资的重点区域生态保护和修复专项,将通过人工造林、封山育林、退化林修复、飞播造林、草原改良等方式,在洛宁、嵩县、栾川等地的生态脆弱区,完成生态治理31.12万亩。
“当前,国土绿化、生态建设已全面挺进生态脆弱的山区困难地主战场。”市林业局负责人表示。放眼全市,经过多年持续绿化,自然条件较好的地方已基本完成绿化,可用于造林的土地空间日趋狭小。在此背景下,我市聚焦困难地造林“硬骨头”,咬定青山、久久为功,相继打造了洛宁苇山、伊川万安山、汝阳云梦山、新安沿黄片区等一批荒山困难地绿化精品工程。
据统计,自2021年以来全市累计造林89万亩,黄河生态廊道基本建成,绿色生态已然成为洛阳的最靓底色。
国土绿化讲求适地适树。针对国土绿化苗木需求,我市积极开展花卉苗木“洛产洛销”工作,精准对接、畅通渠道,有效促进花卉苗木产业发展与国土绿化同频共振。目前,全市花卉苗木总面积15.3万亩,80%以上苗木需求实现本土供应。
万余名林长上岗履职护青山
全面推行林长制,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一项重大制度创新。当下,随着林长制落地实施,全市森林资源(包含林地、湿地、草地等资源)都有了林长守护。
目前,全市已经构筑了覆盖市县乡村四级的林长体系,12344名林长上岗履职、巡山护林,初步形成了党政同责、属地负责、部门协同、源头治理、全域覆盖的长效机制。
为了推动林长制从“有名”向“有实”转变,今年,我市将积极探索“林长+”工作机制,创新“林长+公安局长”“林长+检察长”模式,完善资源清单、问题清单、工作提示单和重大问题督办函等“三单一函”制度,从严加强森林资源监管,严厉打击各类破坏森林资源违法犯罪行为,有效凝聚林业生态资源保护合力。
林业多元价值加速释放
山林披绿,林下生金。守好绿水青山,赢得金山银山。随着大食物观的确立和旅游消费的升级,林业多元价值正在加速释放,林上采集、林下种养、林间旅游成为乡村振兴、增收富民的重要支撑。
据统计,全市经济林总面积达到224.34万亩,形成洛宁文玩核桃、偃师黄杨苗木、新安樱桃、汝阳杜仲、嵩县皂角等具有洛阳地域特色的经济林产业布局。良好的林业生态也催生了森林康养、民宿经济等新业态。截至目前,全市省级以上森林康养试点建设单位和森林康养基地数量达到28个,居全省首位。
今年,我市将持续大力发展特色经济林、林下经济等特色产业,积极开展花卉苗木“洛产洛销”,加快促进森林康养业态融合发展,真正让绿水青山实现“颜”“值”双升。(洛报融媒·洛阳网记者 白云飞 通讯员 戴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