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市、农贸市场灯光下水灵新鲜的蔬菜和肉类,买回家却发现大变样,你可能被有美颜功能的“生鲜灯”误导了。

在商超生鲜区,灯光冷白,接近自然光

超市、农贸市场灯光下水灵新鲜的蔬菜和肉类,买回家却发现大变样,你可能被有美颜功能的“生鲜灯”误导了。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近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公布《食用农产品市场销售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办法》(下称《办法》),对这类“生鲜灯”误导消费者问题作出明确回应:销售生鲜食用农产品,不得使用对食用农产品的真实色泽等感官性状造成明显改变的照明等设施,误导消费者对商品的感官认知。新规将于2023年12月1日起正式施行。

销售生鲜食用农产品不得使用“生鲜灯”,引发社会广泛关注。日前,记者前往我市部分农贸市场、超市进行走访,发现“生鲜灯”在生鲜区依旧占据主流地位。

现状:“生鲜灯”的使用较普遍

●街边熟食连锁店

7月31日,记者在洛龙区街边一家熟食连锁店看到,熟食柜台上方开着多盏“生鲜灯”。“我们店的‘生鲜灯’主要用来照明,今天是阴天,光线较暗,所以开了灯。”谈到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的禁用“生鲜灯”新规时,该店销售人员现场把“生鲜灯”关掉。我们现场拍照发现,“生鲜灯”关闭前后,熟食给人的观感变化不大。

●农贸市场

7月30日,记者来到洛龙区某农贸市场,在生鲜大肉区看到,商户清一色在台案上方悬挂了“生鲜灯”。一些市民在选购鲜肉时,会将肉拿到“生鲜灯”照不到的地方检查品质。

“‘生鲜灯’一开,把肉照得又红又鲜,就算是有些肉不新鲜,在这种光线照射下也很难分辨。有一次,我把肉买回家才发现已经坏了。”市民冯先生说。

记者在一家商户购买猪肉时看到,猪肉在“生鲜灯”的照射下,颜色变得非常鲜亮。随后,记者把猪肉放到没有“生鲜灯”照射的室外,肉的颜色明显暗淡了不少。

其间,记者询问一家商户老板能否关掉“生鲜灯”,商户老板回应只安装了“生鲜灯”用来照明,关闭后光线暗,影响销售。

7月31日,记者在洛龙区另一家农贸市场的生鲜区看到,生鲜商户同样都悬挂了“生鲜灯”。

[1] [2] [3] 下一页 尾页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