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日高温“超长待机”,浔城进入“炙烤模式”。尤需注意热射病这一高温“杀手”的侵袭。医生提醒,目前已经进入中暑高发期,“躲”在空调房里也不安全,一段时间后应及时开窗通风换气,要注意防暑降温。

户外工作者、老人需警惕

“患者大多是在高温环境下工作或者活动,有工厂工人、快递员、环卫工人等。也有少数是在室内,‘躲’在空调房里也不安全。虽然没有太阳直射,但是通风不好,容易出现了中暑先兆。”九江学院附属医院急诊科主任曹学锋说道。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7月18日上午,记者来到九江学院附属医院就热射病相关问题采访了急诊科主任曹学锋。据曹学锋介绍,自7月初以来,半个月不到就收治了十几例中暑及热射病患者,尤其最近几天,平均每天就有2人因中暑入院,尽管多数患者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但也出现了县区工地工人因热损伤过重路途较远,最后抢救无效的死亡病例。

据曹学锋介绍,热射病是指因高温引起的人体体温调节功能失调,体内热量过度积蓄,从而引发大脑、肺脏、肝肾器官受损,凝血功能障碍。热射病在中暑的分级中就是重症中暑。严重的热射病死亡率高达85%,千万不可粗心大意,应采取紧急降温处理后最快速护送有救治能力的医院进行进一步救治。

该病通常发生在夏季高温同时伴有高湿的天气,除了高温作业的人员需要预防中暑以外,老年人、以及体弱多病卧床不起的患者更应该多加注意。如果长期葛优躺或卧床,再加上室内通风条件差,环境较为潮湿,虽然没有在户外进行剧烈的运动或暴晒,但也容易患上重症中暑。

热射病与普通中暑有区别

“大多数人都将“热射病”等同于一般中暑,进而“轻视”了它的严重性。中暑的症状由轻到重,分为了先兆中暑、热痉挛、热衰竭以及最严重的热射病四类。”曹学锋说。

曹学锋介绍,常说的“中暑”,一般在先兆中暑的范围内,指的是长时间暴露在高温环境中,或在炎热环境中进行体力活动,引起机体体温调节功能紊乱所导致的一组临床症候群。先兆中暑者通常出现头晕、头痛、乏力、口渴、多汗、心悸、注意力不集中、动作不协调等症状,体温正常或略有升高但低于 38.0℃,只需在凉爽处作短暂休息,不适症状会渐渐消退。

热射病是最严重的中暑类型,发病急,进展快,如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救治,病死率高达70%~80%。热射病主要出现以下3个突出特征:高热(体温超过40℃);没有汗液排出;意识模糊、惊厥,甚至无反应。

一旦发现身边的人出现了“热射病”的症状,要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急救,首先要做的就是迅速降温。将患者移至阴凉通风处,有条件的话移到空调房间。在腋窝、头部、腹股沟大动脉明显处放置冰袋或用30%~40%酒精涂擦,同时用电扇或扇子等吹风以快速散热。如果患者意识清醒,可让其饮用些淡盐水。已经昏迷者不要强行喂水,以免引起气道梗阻或呕吐窒息。出现心跳骤停时,要立即做心肺复苏,并及时就医。

如何预防热射病?

“热射病可以预防。”采访中,曹学锋提示,热射病不是瞬间就会得的,而是有一个过程,会先出现先兆中暑、轻症中暑,最后才是重症中暑。只要在中暑前期及时处置和治疗,就能最大程度避免热射病发生。

曹学锋提醒市民:首先,应做到大量饮水。在高温天气里,不论运动量的大小,都需要增加液体的摄入,不应等到口渴时才喝水,饮水应少量多次,且水温不宜过高。不要饮用含酒精或大量糖分的饮料,这些饮料会导致失去更多的体液。在户外,应当尽量选择轻薄、宽松及浅色的服装。可以佩戴宽帽檐的遮阳帽、太阳镜,并涂抹防晒霜。高温天气里应尽量在室内活动。如条件允许,应开启空调。但不要长时间吹空调,空调温度应控制在与室外温差5℃至10℃,一段时间后还应及时开窗通风换气。

同时,注意饮食及休息。少食高油高脂食物,饮食尽量清淡。不易消化的食物会给身体带来额外的负担。但要注意,高温环境下人们更需要摄取足够的热量,补充蛋白质、维生素和钙。

户外工作者应注意避免长时间在高温下作业,及时补水补液。如出现身体不适,应转移到阴凉处,降低体温,并尽快转送到医院。尽量错开最热的时段(11时到15时)在户外工作。

(九江日报全媒记者 金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