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兴则城市兴,产业强则城市强。新中国成立之初,国家“十大厂矿”布局落地,4年间,洛阳的城市人口从14万人猛增至53万人,从一穷二白的凋敝小城傲然跻身于中国五大工业城市之列。
产业兴则城市兴,产业强则城市强。新中国成立之初,国家“十大厂矿”布局落地,4年间,洛阳的城市人口从14万人猛增至53万人,从一穷二白的凋敝小城傲然跻身于中国五大工业城市之列。
迈入“十四五”,洛阳肩负着“建强副中心、形成增长极”的时代使命,在现代化建设新征程中重振洛阳辉煌。
锚定新目标,抢抓新机遇。洛阳市认真贯彻中央和省委部署要求,坚持以创新引领发展,把产业发展作为事关全局的最重要工作来抓,推动传统产业向“风口”产业转型,带动城市能级提升、综合实力跨越。
到企业车间去、到项目建设现场去、到招商引资一线去……河洛大地,人勤春来早,处处涌动发展热潮:大抓产业心齐劲足,招商引资快马加鞭,项目建设热火朝天,奋进脚步更加铿锵。
时不我待,凝心聚力抓产业
签署战略协议仅两个月后,三六零集团就在洛阳落地创新研究院、产业学院、中部数字安全产业基地三大项目,助力洛阳打造全国重要的数字安全产学研融合发展高地。
为加快项目进展,洛阳相关部门克服疫情影响,派员连续驱车10多个小时赴京对接,签约后又紧锣密鼓抓落地……这一系列举措,令三六零集团创始人、董事长周鸿祎感慨不已:“我们充分感受到洛阳各级领导筑巢引凤的热情、精诚所至的执着、开拓创新的坚定、时不我待的勤勉。”
望全国,标兵渐远、追兵渐近;看省内,百舸争流、千帆竞发……要在新一轮区域经济版图重构中不落伍,抓产业迫在眉睫,洛阳等不起,也慢不得!
今年年初,洛阳市委十二届二次全会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明确了目标和方向:2022年,紧紧扭住产业发展、城市提质、乡村振兴“三项重点工作”,用好科技创新、改革开放、激励干部担当作为“三个重要抓手”,以重点工作突破带动全局工作跃升。
“抓产业必须提升能力”“抓产业必须转变作风”“抓产业必须丢掉官气”“抓产业必须摒弃形式主义”……此次会议将产业置于发展的重中之重,省委常委、洛阳市委书记江凌一下子用了20多个“必须”强调狠抓产业,传递出凝心聚力抓产业的紧迫感、危机感、责任感。
纲举目张,聚焦发力。洛阳确立了产业发展的“136”工作举措,即以发展“风口”产业为主线,锚定打造国家创新高地、全国重要先进制造业基地、全国沉浸式文旅目的地“三大目标”,着力抓好科技创新平台建设、高新技术企业倍增、高成长性企业培育、优势产业集群打造、沉浸式文旅项目建设、产业投融资“六项举措”。
雨水时节,洛阳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分别率队前往上海、杭州、北京等地考察对接项目,马不停蹄走访企业、会商洽谈。洛阳各县区、市直相关部门的主要负责同志纷纷北上南下、东引西进开展招商引资,洽谈项目合作。
凝心聚力抓产业、谋创新、谈项目,已成为洛阳全市上下的广泛共识和集体行动!
乘“风”而舞,做大做强“风口”产业
“把创新落到产业上,把产业抓到‘风口’上。”
近来,洛阳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多次邀请业内专家学者,围绕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升级、用好资本市场、大力发展“风口”产业等作专题辅导报告,在全市掀起了“风口”产业的“头脑风暴”。
“进入新发展阶段,科技创新、‘风口’产业已经成为洛阳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发力点。”江凌说,洛阳具有较好的科研基础、产业基础,要在新一轮区域经济版图重构中抢占先机,必须扭住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的“风口”,走好以创新引领发展之路。
洛玻集团抢抓电子信息和新能源“风口”机遇,向超薄电子玻璃、新能源光伏玻璃发力,营业收入实现爆发式增长;洛阳万基铝加工公司的生产重心从过去的铝锭、铝板,转为如今的食药用铝箔、电池铝箔,多项产能不断攀升,国内外订单纷至沓来。
“抓产业是重振洛阳辉煌的重要之举、关键所在。”洛阳市委副书记、市长徐衣显表示,依托现有产业优势,发力相关细分领域,抓好产业“风口”,深化投融资改革,引入“风口”产业运营商,力推传统产业向“风口”产业转型,抢抓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实现跨越赶超、换道领跑,以产业挺起洛阳发展的脊梁。
一方面,洛阳注重引进培育,瞄准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数字经济等产业“风口”,精准开展产业链招商,着力引进一批“风口”企业,实现“无中生有”。
另一方面,瞄准“风口”产业发展方向,通过实施“三大改造”、高成长性企业提质倍增等行动,加快工艺升级、产品换代,推动装备制造、金属材料、石油化工等传统优势产业向“风口”产业转型,做到“有中生新”。
改革赋能,高质量推进项目建设
近日,韵达集团人力资源产业园项目在洛龙区正式落地。该项目从2月23日在上海会谈,到26日在洛阳签约成功,全程仅用4天时间,成为洛龙区招商引资工作推行“双十标准”(承诺企业十天内签约、十天内落地)的又一成果。
洛阳市把抓产业与深化“万人助万企”活动、“能力作风建设年”活动结合起来,要求各县区主要领导带头把主要精力放在发展产业上,推动全局性重点工作围绕产业展开,丢掉官气官味、当好服务企业“店小二”,下功夫解决制约产业发展的关键问题。
抓项目就是抓发展,谋项目就能赢未来。
坚持“项目为王”,抓牢“三个一批”,把项目谋划作为稳投资的“源泉”,都市核心区重点发展科创产业、环都市区重点发展先进制造业、南部生态发展区重点发展乡村产业,持续、超前、精准开展项目谋划,确保每年谋划重点项目1000个左右。
坚持以创新引领发展,规划建设伊滨科技城、高质量建设智慧岛创新社区、重构重塑实验室体系、重塑重振洛阳高新区、大力发展新型研发机构、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倍增等,真正将创新落到产业上。
坚持产业为基,今年继续深入落实产业链链长和产业联盟会长“双长制”;在市县两级联动建立“两库一台账”,全市34名市级领导分包203家市级重点企业,市县两级1252名干部联系分包7000家企业,下沉一线、贴身服务,在全市形成大抓产业、大抓企业、大抓项目的浓厚氛围。
东风浩荡春潮涌。站在重振洛阳辉煌的崭新历史起点上,千年古都正以奋斗的姿态,全力以赴开创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新春天。(河南日报记者 田宜龙)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