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在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病房,副主任闫俊强正忙着查房,关切地询问患者的病情。
昨日,在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病房,副主任闫俊强正忙着查房,关切地询问患者的病情。
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闫俊强把无限的激情倾注在医学事业中,对工作孜孜不倦、精益求精,时刻以病人为中心。
1997年从河南科技大学毕业后,闫俊强进入河南省汝州市人民医院工作。为了进一步深造,他放弃稳定的工作,于2005年到兰州大学攻读神经病学专业硕士学位,并于2009年考入中山大学攻读博士学位。2012年取得博士学位后,他进入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工作,同时在河南科技大学医学院参与教学工作。
在神经内科,闫俊强被称为“拼命三郎”。除了临床工作,其他时间他都泡在实验室里,每天工作超过10个小时。即便出差,他也舍不得耽搁一分钟时间,机场、火车站、汽车站都留下了他忙碌学习的身影。
由于不懈的努力,闫俊强近几年在临床、教学和科研等方面成绩显著:成功组建帕金森病博士创新研究团队,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河南省自然科学基金1项、河南省科技攻关项目1项、河南省卫健委省部共建重点项目1项等;发表科研论文68篇,其中被《科学引文索引》收录35篇……
(资料图)
“我热爱科研,因为它是一个求真、求新、求实的过程。在别人眼中,临床医生做实验、搞科研是很辛苦、很枯燥的事情,但其实每一次实验问题得到解决、每一点科学研究取得进展,都能让我体会到无比幸福,内心充满成就感。”作为河南科技大学医学院教授,闫俊强说,“我今年48岁,还有很多时间利用中心实验室这个平台,聚集更多医科人去作研究。”
在高校教学中,闫俊强提出,不仅要提升学生的科研能力和科学素养,还要带领学生做“有激情”的科研。他积极引导本科阶段的学生培养科研兴趣,为医学科研储备人才。
“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只有带出更多奋发有为的年轻人,医学将来的发展才能更好。”闫俊强一直用“科学家精神”“工匠精神”对待研究和人才培养工作,用实际行动诠释着新时代教育和科技工作者的使命。(洛报融媒·洛阳网记者 贾臻 通讯员 陈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