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文化融汇,千年文脉传承。17日上午,由龙门石窟研究院、云冈研究院、洛阳日报报业集团掌上洛阳客户端、在洛阳联合推出的“云上龙门 牵手云冈”大型直播活动的最后一场直播节目,在龙门石窟研究院图书馆落下帷幕。龙门石窟研究院院长史家珍与云冈研究院党委书记张焯以对话的形式,为这场穿越时空、跨越山河的“梦幻联动”,共同画下了句点。


(资料图)

史家珍(左一)张焯(左二)共话云冈“牵手”龙门

多元文化融汇,千年文脉传承。17日上午,由龙门石窟研究院、云冈研究院、洛阳日报报业集团掌上洛阳客户端、在洛阳联合推出的“云上龙门 牵手云冈”大型直播活动的最后一场直播节目,在龙门石窟研究院图书馆落下帷幕。龙门石窟研究院院长史家珍与云冈研究院党委书记张焯以对话的形式,为这场穿越时空、跨越山河的“梦幻联动”,共同画下了句点。

“云冈与龙门就像一对姊妹”

“云冈与龙门就像一对姊妹。”史家珍说,今年4月,“云上龙门”第一季直播拉开了序幕,让更多公众通过直播近距离欣赏龙门雕塑艺术之美、文化底蕴之深,让大家有了更多的期待。在此基础上,龙门石窟研究院决定追根溯源,与云冈研究院联手,探寻北魏佛教艺术的近继与远承。

石窟寺是我国辉煌灿烂古代文明的集中体现,是中华文明同其他古代文明交流互鉴的历史见证。两者之间的对话,就像在中国佛教艺术主干上切一个截面、剖一个断面,据此可窥北魏时期民族融合、东西方文化交流的壮丽图景。

张焯说,云冈石窟作为新疆以东最早出现的大型石窟群,是引领和推动北朝石窟佛寺建设高潮的样板,包括龙门石窟在内的多处石窟寺皆深受其影响,对石窟寺的推广、雕刻艺术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云冈石窟的皇家工程基本结束,但民间盛行的开窟造像之风依然盛行,这些洞窟的风格与特征与龙门石窟的北魏造像同出一辙,标志着中华民族对外来佛教造像艺术的引进与吸收。

从北魏走向大唐

“龙门和云冈的渊源,离不开一个重要的人物——北魏孝文帝拓跋宏。”史家珍说,鲜卑族是一个智商、情商,“双商”都很高的族群。鲜卑族人一开始在大兴安岭森林中过着狩猎的生活,后来到草原地区游牧,再到中原地区农耕,生活方式的不断转变见证了这个族群对文化充满尊重和包容的态度。北魏孝文帝改革就,也将这场民族大融合推向了高潮。

张焯说,从北魏到隋唐,中国的历史进程中始终都有北魏这批鲜卑人的影子,杨坚家族、李世民家族中几乎一半的血统都来源于鲜卑人。著名作家余秋雨在其作品《从何处走向大唐》中,曾言通向大唐之路,最具有象征意义的是云冈石窟和龙门石窟。从云冈到龙门,从“云冈模式”,到开启造像艺术的“中原风格”,并孕育出唐代雕刻的“大唐风范”。大唐之所以能成为中国历史的高峰、文化艺术的高峰,离不开鲜卑人的文化传统。

期待与更多石窟寺“牵手”

这次“牵手”,开启了云冈和龙门合作的新模式。未来两大石窟之间还会有什么样的合作值得公众期待?

史家珍表示,石窟寺是中华文化传承和中外文明交流互鉴的重要载体,是树立“文化自信”的重要组成部分。未来双方将就推进中国石窟寺考古理念、方法和技术创新,推动中国石窟寺考古工作和考古学科建设等方面进行更多的联动。也期待在之后的工作中,“牵手”更多祖国各地、世界各地的石窟寺,共同发掘石窟寺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艺术价值,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洛报融媒·洛阳网记者 梁笑宇 文/图)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