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今天是8月7日,洛阳正式迎来立秋节气。

今天是8月7日,洛阳正式迎来立秋节气。

凉风初至,长夏未央。立秋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三个节气,同时是秋季的第一个节气。虽名为立秋,但此时尚在中伏,山河大多依然浸于余热,洛阳更是正在经历高温热浪的炙烤。

今天8时55分,洛阳市气象台发布高温橙色预警信号,提醒公众做好应对37℃以上高温的准备。天气预报显示:今天白天到夜里,洛阳全区晴天间多云,部分地区有阵雨、雷阵雨,偏南风2级到3级,最高气温37℃~39℃,最低气温27℃~29℃。

立秋分三候:一候凉风至,二候白露生,三候寒蝉鸣。此时节,人们最直接的感受就是“凉风至”。宋代诗人刘翰在《立秋》中就写道“乳鸦啼散玉屏空,一枕新凉一扇风”,形象地表达了立秋天气转凉的特点。

不过,立秋并不等于入秋。我们通常说的秋天,是气象学意义上的秋天:当连续5天日平均气温在22℃以下,且后续天气状况稳定,我们才能把其中的第一天认为是入秋日。数据显示,洛阳常年入秋时间为9月7日。

民谚有“大暑小暑不算暑,立秋处暑正当暑”的说法。所谓“热在三伏”,按照“三伏”的推算方法,立秋至处暑往往还处在“三伏”之中,所以想要立秋后天气马上凉爽起来为时尚早,要真正感觉到秋天的凉爽,一般要到白露节气之后,也就是九月的中下旬。

立秋是传统的“四时八节”之一,也是中国古代社会生产生活的重要节点,从朝廷到老百姓都非常重视。《礼记·月令》记载,立秋当天,周天子要率百官到京都西郊迎秋。到了宋代,立秋当天,皇宫内要把栽在盆里的梧桐移入殿内,等时辰一到,太史官会高呼“秋来了”,此时如果梧桐应声落下一两片叶子,算是寓意报秋。古代民间庆祝立秋的习俗更好玩儿,当天百姓会把楸叶剪成花样戴在头上,或以秋水吞食小赤豆七粒,祈求平安吉祥,还有“咬秋”“晒秋”等。

鸣蝉惊秋,应时寻味,流传最广的立秋习俗应是“贴秋膘”。古代先民会在立秋当天悬秤称人,将体重与立夏时进行对比,那时普通人的生活并不富裕,加上酷暑使人茶饭不思,经历“苦夏”后大多变瘦,于是就有了“贴秋膘”一说。

立秋之后,在饮食方面应该特别注意定时定量、润燥强体,应吃些生津养阴、滋润多汁的食品,少吃辛辣、煎炸食品。(洛报融媒·洛阳网记者 牛鹏远 通讯员 郭铭博 文/图)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