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

秋冬交替,洛阳汛期结束,且未出现秋汛,水旱灾害防御转入常态化备汛阶段。日前,记者从洛阳市水利部门获悉,2022年汛期全市水旱灾害防御形势总体平稳,河道行洪通畅,水工程安全运行,各项应急举措“跑”在汛情灾情前面,实现安全度汛。

秋冬交替,洛阳汛期结束,且未出现秋汛,水旱灾害防御转入常态化备汛阶段。日前,记者从洛阳市水利部门获悉,2022年汛期全市水旱灾害防御形势总体平稳,河道行洪通畅,水工程安全运行,各项应急举措“跑”在汛情灾情前面,实现安全度汛。

总体形势:降水偏少 旱涝交替

今年汛期,全市共启动水旱灾害防御应急响应7次,其中防汛Ⅳ级响应4次、Ⅲ级响应1次,抗旱Ⅳ级响应2次,水旱灾害防御工作有力开展。

全市气象、水文统计数据显示,今年汛期全域降雨较常年同期略偏少2%,比去年同期偏少46%。从时空分布看,降雨较为不均,局部地区强降雨多发,比如7月27日中心城区出现局地大暴雨,造成部分低洼地段积水内涝。汛期内,各地各部门有力有序开展防汛救灾工作,河道行洪平稳,水工程安全运行,守住了防汛工作“金标准”。

此外,受高温少雨天气影响,洛阳曾在6月中下旬、8月下旬出现两次轻度干旱过程。全市争取并下拨水利抗旱救灾资金2700万元,确保旱区群众饮水和农业灌溉用水需求。

防洪体系:安全运行 行洪顺畅

水利工程是防汛保安的重要屏障。目前,全市主要防洪河道堤防工程基本构建完善。在此基础上,今年汛前,洛阳市投资3.26亿元,全面完成去年汛期强降雨造成的232处水毁工程修复,对全市8座病险水库和27座病险淤地坝统筹实施除险加固,流域防洪工程体系进一步完善。

针对中小流域防汛短板,全市对流域面积30平方公里以上3000平方公里以下的131条中小河流,全面开展“两清一护”综合治理,累计清淤718公里,清理阻水树木64万棵,治理河道875公里,河道行洪能力大幅提升。

[1] [2] 下一页 尾页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