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

3月21日,2023食用菌全产业链创新博览会开幕,300余家食用菌相关企业、产区参展,创历史之最。作为山东食用菌主产区,邹城市组织辖区内七家菌企组成“邹城蘑菇”展团,抱团参展,联合推广“邹城蘑菇”地理标志品牌。

除“邹城蘑菇”展团外,山东还有七河生物、海信日立空调、茸丽菌业等十余家食用菌相关企业参展,其中作为行业新兵的茸丽菌业,首次展出了其原始创新的工厂化食用菌筐栽系统,该系统创造性的解决了平菇、香菇等好氧菌工厂化生产的世界性难题,填补了国际空白,赢得了行业众多专家、大咖的一致好评。

农业工业化是解决粮食问题的终极手段。而工厂化食用菌栽培正是向微生物要蛋白的典型代表,其立体化、周年化、规模化、集约化的生产模式,每亩可年产300余吨高蛋白健康食用菌,不仅有助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而且能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据了解,欧美日韩等发达国家和地区,食用菌工厂化生产率90%以上,而国内的食用菌工厂化生产率不足9%,其主要原因在于国内产销量占比60%多的香菇、平菇、木耳等食用菌,均是以菌盖为主要食用部位的菌类,具有盖大、柄短、好氧的特点,出菇需要较大的空间;另外出菇期间需氧量大,空调机组需以外循环模式运行,能耗也较大,因此不适用日韩瓶栽工厂化系统。

日韩瓶栽工厂化系统主要用于生产超市里常见的金针菇、白玉菇、蟹味菇等盖小柄长的菌类,这类菌在生长期间需要减少通风,以提高二氧化碳浓度,促进柄的伸长,抑制盖的增大,生产期间,空调机组基本以内循环模式运行,能耗较低。

国内香菇、平菇等生产普遍采用塑料袋作为栽培容器。塑料袋的优点是造价低,适用的菌类比较广,在小农生产模式下是合适的,但其应用于食用菌工厂化生产存在以下明显的缺陷。第一,塑料袋为软体结构,难以装夹定位,机械化生产所需的机械结构复杂,效率低,故障率高;第二,塑料袋不能循环使用,虽然单次使用成本低,但长期使用费用高,且存在白色污染;第三,塑料袋在用于夏季生产好氧菌类时,同样存在通风供氧和保温之间的矛盾,能耗较大。因此,目前国内市场上,香菇、平菇以顺季生产的农民菇为主,种收集中,质量、价格波动较大,难以满足居民日益增长的多元饮食需求。

为了解决香菇、平菇等好氧菌高效工厂化生产的问题,茸丽菌业联合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刘伟丽副教授团队,以包含采菇在内的全程机械化为研发目标,从最底层的栽培容器进行原始创新,研发成功了免瓶(袋)食用菌栽培筐及配套的滴流降温系统,解决了好氧菌栽培的机械化和能耗难题题,填补了国际空白。目前已获专利授权21项(其中发明专利7项),在国内外期刊发表论文5篇。

成果是好的,怎么实施呢?茸丽菌业总经理高攀宏告诉记者:“目前我们这项成果已经自行转化实施,投资3000余万元在济宁高新区王因街道建设了占地37亩的平菇筐栽工厂化示范基地,建成后可年产平菇12000吨。预计六一前后,济宁周边的居民就可以吃上我们采用筐栽生产的反季优质平菇了”。

纵观农业工业化领域,不论养猪、养鸡还是养蘑菇,我国均以技术引进为主,原始创新较少。当前市面上主流的金针菇工厂,其采用的工艺、设施、设备、菌种等基本全套引自日本,面临“卡脖子”问题。茸丽食用菌筐栽系统的成功研发,是对日韩瓶栽系统的换道超车,将极大的助力我国从食用菌大国向强国迈进。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