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树凉生霜气清,中元月上九衢明,每年一度的“中元节”如期而来。在这一天,天南地北的人们总会不约而同地缅怀故去的亲人。以前,九江人用俗称“烧包袱”的方式缅怀先人,如今在一年又一年移风易俗和保护环境的理念影响下,人们燃烧祭品的陋习得到很大的改善,今年不少市民选择献鲜花、放河灯和开家庭追思会的方式来怀念先人。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积极倡导文明祭祀

“绛节飘飖宫国来,中元朝拜上清回”,李商隐用浪漫的手法讲述了一个关于思念的故事。中元节,九江也称“七月半”。在传统中元节的民间习俗中,人们多是烧纸以追思悼念,缅怀故人,可这哀思之情是寄托了,但陋弊也显现了。这样的缅怀方式不仅容易让草木受到损害,周围的环境也会被弄得乌烟瘴气,特别是在如今防疫形势依然紧张的特殊节点下,人员聚集,随意焚烧使得安全隐患也更为严重。因此九江各地纷纷发出祭祀倡议,提倡人们树立起文明祭祀的新风。

“请各位居民朋友,严格遵守九江市中心城区祭祀活动管理规定,按市城区指定地点文明祭祀,做到不在广场、绿地、公园、廊道、河滩、居民小区、公(铁)路沿线等公共场所和水源保护地烧纸焚香,燃放鞭炮,维护良好的市容环境卫生秩序,为营造我市的蓝天白云、美好环境多作贡献。”近日,浔阳区文明办、浔阳区民政局、浔阳区城管局联合发布了《中元节文明祭祀倡议书》。

经开区也向辖区居民发布《文明祭扫倡议书》,号召大家加入文明祭扫和保护环境的行动中来。为营造文明和谐、清洁有序的社区环境,倡导文明环保丧葬新风,努力巩固文明城市创建成果。经开区滨兴街道月亮湾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组织党员志愿者、青年志愿者及网格员在辖区内开展了“绿色祭扫,文明你我”中元节文明祭扫宣传劝导活动。在主要路段、居民聚集区域张贴文明祭扫通告及温馨提示,并利用小喇叭、宣传单等进行宣传劝导,引导居民破除陋习,自觉形成文明祭祀的新风尚。

九江市民政局积极推进群众移风易俗,倡导以街道、社区为单位设立公益性公祭堂,组织居民参加集体祭祀活动,通过向故人献一束鲜花、一杯酒、一首诗、一支歌、一幅照片等方式寄托哀思,表达思念之情。

环保方式渐被采纳

8月8日,刚从小区的菜鸟驿站取回快递的郭女士迫不及待地拆开箱子。这是她网购的环保河灯。

几只木皮制成的小船十分精致,“我们可以在上面点一小截蜡烛,再放上我爸爱吃的饺子,让它顺水而漂,带着我们的爱,通往思念的远方……”郭女士的父亲今年3月离世,“七月半”怎么过?如何纪念老人?郭女士有自己的想法,“我爸也是退休老干部,以前中元节都是他在操持,自从‘禁燃禁烧’以来,他老人家一直很支持,我们都是选择献鲜花等方式祭奠先人。现在他也离开了,我和家人商量了下,觉得用放环保河灯的方式挺好的。”

郭女士拿起笔,在小船的内侧写下自己想对父亲说的话,“……想你的毛毛。”网购河灯花费不高,朋友中有人也想试试,郭女士说,“四十多块钱可以买50个小船,我就分给朋友了,我们可以一起去放河灯。这些材料都是环保的,可以分解在自然里。我想我爸应该会很满意的。”

和郭女士一样,这几天陈思甜也在“忙”,刚买的材料到了,她正在做芋头糕。“我爷爷是客家人,最喜欢吃这个了。”对于郭女士和陈思甜来说,中元节的意义不再仅仅是那几分钟的“烧纸钱”,从准备祭品时的精心到追思时的真情实感,都是中元节的含义。

中元节源远流长,祭奠的目的在于表达哀思,从中汲取前行的力量。至于祭奠方式如何、在哪里祭奠,并不是最重要的。在倡导绿色文明的当下,鲜花祭祀、网上祭祀、植树缅怀、家庭追思会、直播代客祭扫、系挂“黄丝带”、折叠千纸鹤等祭扫方式已成为很多家庭的选择。

放下陋习迎接蓝天

“中元节”是中国传统的祭祀节日,九江人烧纸祭祀的习俗也由来已久。人们在中元节前后都会采取各种方式祭奠先人,九江方言称之为“烧包袱”的习俗,是最传统的一种。虽然九江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都积极倡导“禁烧禁燃”,但是仍旧还是有部分市民“固执”地跑到城市近郊“烧包袱”。

8月8日傍晚,天刚暗下来,市区往海会镇方向的岔路口就有几辆私家车靠边停下来。几个人从后备箱拿出大包小包的祭品,往树丛更深的地方走去。在一小片开阔的空地上,已有几个燃尽的祭品堆,晚风吹过,烟灰分散。

据了解,如今在市区已基本看不见“烧包袱”的现象,但是因为“烧祭品”的陈规陋习由来已久,还是有少数老人观念难以马上转变。针对这一情况,一方面街道、社区加大宣传力度,用悬挂横幅和“小喇叭”等方式提醒居民,另一方面相关执法部门在城市近郊的高发路段进行值守,对携带“燃烧祭品”市民予以劝阻。

(九江日报全媒记者 周慧超)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