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阶段文旅产业发展的新风口,不是观光,不是演艺,而是沉浸式文旅产业。当前,我市正加快打造沉浸式文旅目的地,抢抓文旅产业发展新风口。
现阶段文旅产业发展的新风口,不是观光,不是演艺,而是沉浸式文旅产业。当前,我市正加快打造沉浸式文旅目的地,抢抓文旅产业发展新风口。
就如何发挥优势,打造沉浸式文旅目的地,代表、委员纷纷建言献策。大家一致认为,要努力打造“颠覆性创意、沉浸式体验、年轻化消费”文旅新业态,着力重塑洛阳古都风貌,叫响文旅融合特色品牌,打造一批沉浸式文旅项目,推动洛阳成为全国沉浸式文旅产业发展新高地。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深化文旅融合,打造沉浸式文旅目的地,争创国家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这为全市文旅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市政协委员,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党组书记、局长胡大鹏表示,全市文化广电和旅游系统将以实施文旅文创融合战略为统领,锚定“文旅文创成支柱”目标,深入开展“三个一批”活动,建设沉浸式项目,做大做强“总部经济”。办好沉浸式文旅产业发展论坛、国际文化创意设计大赛、中国洛阳剧本杀行业峰会等活动,培育10家成长性、带动性强的沉浸式文旅企业,丰富沉浸式业态。充分将数字技术与场地、建筑、植被、道路、人文环境等相结合,在洛邑古城、隋唐洛阳城国家遗址公园、龙门古街、上阳宫等打造沉浸式场景。通过跨界融合、协同创新,集成IP开发、创意与空间设计、软硬件系统集成、投融资与运营管理的全链条服务,提供沉浸式服务,把“舞台”还给“观众”,让体验者与场景交互,倾力打造沉浸式文旅目的地。
市政协委员,洛阳市文物局党组书记、局长余杰表示,下一步,市文物局将按照“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原则,把洛阳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好、传承好,突出“颠覆性创意、沉浸式体验、年轻化消费”,加强历史文化遗产保护,让考古遗址活起来、立起来;加强博物馆建设,实现“东方博物馆之都”规模质量双提升;加强考古研究,进一步彰显洛阳作为最早中国、华夏之源的地位;进一步加强历史文化遗产利用,用现代科技真正实现活化利用,加大传播力度,把我市文物资源优势更好地转化为发展优势,助推沉浸式文旅目的地建设。
“老城区是洛阳最早的建成区,历史文化源远流长,资源禀赋独特。”市人大代表、老城区区长赵书政表示,下一步,老城区将锚定“六个一”发展目标,围绕“一城一花一谷一中轴一项目一基地”,加快重塑老城古都风貌,全面启动长夏门、建春门、府文庙、传统民居大院、丽景门、城隍庙等六大片区建设,重现“九街十八巷七十二胡同”城市肌理和历史文脉,通过重现“邙山晚眺”胜景、贯通隋唐洛阳城中轴线、“一街游千年”等项目,全面恢复古都历史中轴线气象,依托优质文旅IP打造沉浸式体验项目,争当“文旅文创成支柱”的先锋队、排头兵。
市人大代表、洛阳三彩艺术博物馆馆长、爱和小镇创办人郭爱和认为,打造沉浸式文旅项目,要抓住洛阳核心的文化品牌,用颠覆性创意,打造出真正属于洛阳独有的沉浸式体验,创造良好的口碑,才能带动洛阳旅游提档升级。同时,要做大做强工艺美术、精品演艺、实景游戏、数字文博等文创产业,围绕洛阳文化IP,以创意激活文创产品的“年轻化表达”,打造具有洛阳标识的文创产品,让游客把洛阳“带回家”,让洛阳成为令人流连忘返的沉浸式文旅“打卡地”。
“去年以来,河南卫视《唐宫夜宴》《龙门金刚》等节目的出圈,助推了洛阳文化IP的火热,吸引众多年轻人身穿汉服到隋唐洛阳城国家遗址公园、龙门石窟、洛邑古城等景区打卡,进行沉浸式体验。”市人大代表、省级非遗项目孟津剪纸代表性传承人畅杨杨建议,洛阳应引进培育文旅文创头部企业,聘请有影响力、有策划能力、有营销水平的专业团队,打造洛阳强有力的文旅IP,推动“文化出圈”向“IP输出”转型,进一步提升古都洛阳对年轻人的吸引力。(洛报融媒·洛阳网记者 李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