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治区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创新“生态+”发展模式,推动旅游、康养、文化和现代特色农业深度融合。乐业县扎扎实实保护好生态环境这个“国之大者”,坚持“生态文明立县”理念,推动形成绿色发展和生活方式。2021年10月,该县荣获第五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称号。

乐业森林覆盖率达83%,在良好生态的加持下,2021年,该县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0%,财政收入增长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2%。

“长期坚持绿色发展让乐业的生态优势突出,为未来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百色市副市长、乐业县委书记方志高说,“我们要坚定不移地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坚定‘生态文明立县’战略,实施‘大生态’行动,全领域、全地域、全过程、全方位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A生态文明立县奠定发展基础

连日来,百色各地迎来复工复产高潮。3月1日,乐业县甘田镇高山蔬菜基地里,40多名农民正在收割菜心,销往全国各地。甘田镇镇长田维建介绍,乐业有机蔬菜在外面名气很大,目前该镇一期1500亩高山蔬菜全面上市,每天投放市场2500多公斤,其中一半以上销往广东深圳。该镇正在谋划建设第二期1500亩蔬菜基地。

乐业是全国首个有机农业示范县。早在2005年,该县就通过了有机农业发展规划,力求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两不误”。乐业县县长黄茂兵说:“我们长期坚持生态文明立县的发展理念,引导全社会处理好发展与保护的关系,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协同共进。”

乐业在全区率先成立县委直属的生态文明发展中心,常态化抓好生态文明建设。该县统筹推进绿色发展改革集成试点工作,开展建设生态经济高质量发展示范区规划编制工作。

低碳发展理念贯彻产业发展全过程。该县大力培育低碳高效农业新模式,发展绿色有机农业,全面禁止销售、使用剧毒农药,全程跟踪加强执法检查,建立全链条监管体系,从源头保障提升农产品质量。打造绿色“双碳”产业新引擎,发展绿色工业,推进能源结构的调整和转型升级,通过改变能源结构,给碳排放做“减法”,大力发展风能、光伏发电等绿色能源,加速推进节能降耗和绿色发展;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助力绿色食品打造。发展生态旅游产业,打造一批以特色“山水、茶、果、蔬”为标签的乡村旅游、地心之旅、田园综合体、特色民宿等绿色旅游项目,构建立体化森林康养体系。

B牵住“牛鼻子”激活“满盘棋”

世界长寿之乡、国家园林县城、国家卫生县城、中国长寿之乡、中国天然氧吧、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县、全国信访工作“三无”县、广西诚信计生示范县、广西特色旅游名县、广西森林县城、广西文明县城、自治区健康促进县,近年来,乐业成功创建了12张含金量十足的“名片”。方志高认为,“12张名片”充分体现了人民至上、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幸福的“乐业情怀”,也是乐业生态底色不断释放出来的发展红利。

生态是乐业发展的“牛鼻子”,抓住牵紧了全盘皆活。在生态文明立县的带动下,全县逐步实现康养旅游旺县、产城融合兴县、乡村振兴强县,经济社会发展不断取得突破。

打赢了脱贫攻坚战。全县63个贫困村、1.4万户6.15万人全部脱贫出列,实现整县脱贫摘帽,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甩掉了千百年来贫困落后的帽子。

现代特色农业持续巩固。打造了猕猴桃、油茶、芒果三大脱贫奔小康产业园,12个类别37个系列产品通过“有机食品”认证,“雅长铁皮石斛”“乐业猕猴桃”成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康养旅游产业一片兴旺。打造了龙云山故事小镇国家4A级旅游景区,以及布柳河仙人桥、红七红八军纪念馆等6个国家3A级旅游景区景点;建成了火卖地质公园研学基地、牛坪地质公园科普培训中心,建成运营了故事小镇。

生态工业产业破局起飞。总投资14.97亿元、乐业有史以来最大的工业项目——中广核乐业扶贫风电项目,已完成一期建设并投产,多年来小散弱的工业状况得到改变。

C坚守绿色道路建成美丽乐业

春暖花开,新化镇皈里村百领屯致富能人龚文思又和乡亲们准备养蜂产业。利用天然的地理优势和生态优势,村民田园式蜜蜂养殖250箱,年产蜂蜜2500公斤以上,铺就了一条甜蜜的增收致富路。龚文思深有感触地说:“蜜蜂要养好,山上必须有树有花,乐业这一块得天独厚,抓好生态这条路走对了,群众也得利了。”

坚守绿色道路在乐业成为共识。该县在“十四五”规划中明确提出,围绕“大生态”坚守绿色道路,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持续改善天蓝地绿水清的全要素美丽生态环境。全力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继续加大水土保持、天然林保护、防护林体系建设、石漠化综合治理、退耕还林、珠江防护林工程等生态工程建设力度,积极开展国土绿化、植树造林活动,提升森林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构建森林生态安全屏障。

发展壮大绿色低碳循环的全产业美丽生态经济。高起点规划和实施绿色优势转化工程,探索构建由绿色农业体系、绿色服务业体系、绿色工业体系、绿色能源体系有机组成的绿色经济系统。大力推进生态经济化,发展生态工业、生态旅游、生态农业。

建立健全科学高效完备的全领域美丽治理体系。强化国土空间规划和用途管控,严守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等空间管制控制线,加强全域国土空间治理。实施节能、节水、节地、节材行动,强化水资源刚性约束,开展绿色生活创建活动,推动形成全民生态自觉。(本报记者韦鹏雁通讯员黄瑞玲文/图)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