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下午,由龙门石窟研究院与洛阳日报报业集团“掌上洛阳”客户端联合主办的“观盛唐,来洛阳,看龙门石窟”——龙门石窟研究院“云上龙门”系列直播活动的第六场直播在龙门石窟宾阳南洞举行。
昨日下午,由龙门石窟研究院与洛阳日报报业集团“掌上洛阳”客户端联合主办的“观盛唐,来洛阳,看龙门石窟”——龙门石窟研究院“云上龙门”系列直播活动的第六场直播在龙门石窟宾阳南洞举行。龙门石窟研究院陈列展示中心研究人员高丹带领网友拨开笼罩在该窟之上的“宫斗”疑云,一览布满“艺术密码”的盛世画卷。
“宫斗”疑云笼罩下的宾阳南洞
宾阳洞由北、中、南三所洞窟组成,合称宾阳三洞,宾阳二字意为“迎接初升的太阳”。其中,宾阳南洞始凿于北魏宣武帝时期,是与中洞、北洞统一规划而开凿的。然而,北魏时期仅对洞窟外立面和窟内的窟顶、地面及壁面下部等处进行了局部雕刻,窟内主要造像直到唐初才完成。
“宾阳南洞之所以中途停工,与一位关键性人物有关,那就是北魏孝明帝的母亲灵太后胡氏。”高丹说,宣武帝去世后,年幼的孝明帝继位,其母灵太后胡氏临朝执政。后来,当时主持宾阳三洞工程的宦官刘腾参与发动宫廷政变,把持朝廷大权。多次宫廷政变与政治事件造成了北魏统治阶级动荡,历时24年的宾阳三洞建造工程最终停工废弃。
“宾阳洞是龙门石窟这么多洞窟中,唯一在中国正史里有开凿过程明确记载的石窟造像工程,这些记载让我们有机会知晓围绕该窟发生的残酷历史。”高丹说。
“宾阳洞在建造之初就蒙上了‘宫斗’色彩,而至唐初魏王李泰续凿宾阳南洞时,‘宫斗’色彩更浓了。”高丹说,唐初,龙门石窟的开窟活动逐渐复苏,李唐皇室贵族在龙门造像之风兴盛。魏王李泰为唐太宗李世民第四子,与太子李承乾同为太宗文德皇后长孙氏所生。他聪慧有文采,曾集门下士人编辑《括地志》,名重当时,深得太宗宠爱。
据《新唐书》《旧唐书》可知,在太宗中、晚期,李泰与李承乾各树党羽,暗争太子之位。然而,现实并未如李泰所愿,其与李承乾在“夺嫡”之争中两败俱伤。最终,晋王李治登上了太子的宝座,也就是后来的唐高宗。
窟前碑记为褚遂良书丹
统治阶级间的斗争是残酷的,艺术的美是恒久的。宾阳南洞门外北侧的屋形龛中有一块石碑,题额为“伊阙佛龛之碑”,此为初唐四大书法家之一褚遂良书丹。
“这块碑是目前国内所见褚遂良楷书中最大者,是初唐楷书的精品。”高丹说,该碑与北魏古阳洞杨大眼造像龛一侧的造像碑相似,却和唐代的造像碑形制不同。“伊阙佛龛之碑”左侧刻有隋代的小龛,证明此碑凿刻年代应早于唐。
据此推断,“伊阙佛龛之碑”上原来镌刻的很可能是宾阳中、南二洞的造窟功德记,应是魏王李泰续凿宾阳南洞时将其原文磨去,重刻碑文。“褚遂良曾为魏王李泰的僚属和近臣,碑中文字也说明了宾阳南洞与魏王李泰有密切联系。”高丹说。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