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广彩瓷器,这是斗彩瓷器。你看,每个瓷器上的纹饰图案都有特别含义,承载着咱们中国的传统文化……”昨日,在洛阳树威古瓷鉴藏博物馆新馆,64岁的陈树威正为到场的古瓷器爱好者讲述瓷器故事。
“这是广彩瓷器,这是斗彩瓷器。你看,每个瓷器上的纹饰图案都有特别含义,承载着咱们中国的传统文化……”昨日,在洛阳树威古瓷鉴藏博物馆新馆,64岁的陈树威正为到场的古瓷器爱好者讲述瓷器故事。
陈树威是我市军队离退休干部第七休养所的军休干部,他痴迷中国古瓷器鉴赏及传统文化,经省、市文物部门批准创办了这家博物馆。如何让古瓷器“会说话”,成了他退休后最心心念念的事儿。
创办博物馆,他搭进退休金
色如天,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研究古瓷之美,陈树威已沉浸30多年。
2013年退休后,陈树威凭借丰富的古瓷器研究经验和个人收藏创办了洛阳树威古瓷鉴藏博物馆,这是一家古瓷器专题性、非国有博物馆。过去,这家“藏”于居民区内的博物馆让不少人感叹“别有洞天”,但很少有人知道,为了辟新地、扩展馆、维护博物馆的日常运营等,陈树威甚至搭进了自己和老伴儿的退休金。
昨日,记者应邀来到位于洛龙区钱江路附近的该博物馆新馆,它分上下两层,约500平方米的空间被划分为明清瓷器主要种类展、清代瓷器系列展等7个展区,目前该馆正在进行内部提升。
陈树威结缘古瓷,绕不开洛阳。
1987年,到洛阳工作的陈树威被这里厚重的历史文化所吸引,初见古瓷器他便产生了浓厚兴趣。此后,他开始利用业余时间研究古瓷器及中国传统文化。
“出差、外出时,我习惯随身带本关于古瓷文化的书。每到一个地方,最吸引我的就是当地的博物馆。”陈树威说,随便带点儿吃的,他就能在博物馆待一天,一件文物他能盯上个把小时。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如今,常有全国各地的古瓷收藏爱好者慕名而来,带着宝贝请陈树威给“掌掌眼”。同时,他会给这些人传递保护古瓷、防止文物流失海外的理念。
为让古瓷器“会说话”,他当起“新媒体小编”
《如何传家?请看古瓷插屏上陶母教子的故事》《古瓷上的传统故事:麻姑献寿》……“洛阳树威古瓷鉴藏博物馆”微信公众号几乎每天都会推出一篇古瓷文化普及与讲解文章。
年过花甲,陈树威为何玩起了自媒体?他说,想做传统文化的宣传使者,就要站在年轻人聚集的平台,以他们喜爱的方式去宣传。
2015年左右,陈树威请人帮忙注册了微信公众号,并学习了后台编辑流程。在每天充电之余,他会坐在电脑前当“新媒体小编”,撰写相关文章,并配上图片或视频推送。截至目前,该微信公众号已发布原创文章264篇。
2018年3月的一天,陈树威接到一个陌生来电,对方说在公众号上看到他的一篇古瓷鉴赏文章,咨询他是否可以选用。“我问他是谁,对方说是陈雨前。”陈树威说,陈雨前是景德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他欣然应允。
当年10月,陈雨前主编的《中国景德镇学(第一辑)》由商务印书馆出版发行,其中就有陈树威的署名文章《清朝十帝与其对应朝代的瓷器》。
在一些短视频平台,陈树威也不甘落后当起了“短视频博主”,通过拍摄古瓷鉴赏类和文化讲解类视频讲好文物故事,其快手帐号粉丝量已破万。
记者在参观新馆时发现,多数古瓷器旁边都附有一个二维码,扫一扫就能听古瓷器“说话”,这是陈树威特意给这些古瓷器插上的技术“翅膀”。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