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下午3点,从午睡中醒来的郑玉霞环顾四周,见5个子女围在身边,开心地笑了。趁此功夫,大女儿陈灵枝、小女儿陈巧枝给母亲梳头、按摩,3个儿子忙不迭地把茶几上的水果、点心、糖果送到老人嘴边。
陈福禄给母亲修剪指甲下午3点,从午睡中醒来的郑玉霞环顾四周,见5个子女围在身边,开心地笑了。趁此功夫,大女儿陈灵枝、小女儿陈巧枝给母亲梳头、按摩,3个儿子忙不迭地把茶几上的水果、点心、糖果送到老人嘴边。
在老城区南关街道工农社区,93岁高龄的郑玉霞老人虽已过鲐背之年,但面色红润、身体硬朗,邻居们都夸她有福气。
她含辛茹苦拉扯5个子女长大
“母亲一辈子要强,含辛茹苦拉扯我们5个长大……”70岁的大儿子陈福乐回忆起往事,感慨颇多。
郑玉霞和丈夫早年以种菜为生,一年到头都在田间忙碌。为了多挣工分,让孩子们吃饱,郑玉霞每天5点多就到地里忙活,除草、施肥。到了蔬菜上市的时候,郑玉霞啃一口黑面馍馍,就着凉水就算一顿午饭。她挤出时间,把蔬菜打捆、装车,然后和村民一起拉着满载800多斤蔬菜的架子车,前往涧西区武汉路附近的蔬菜供销点,往来一趟近30公里,直到晚上8点才回到家。
“小时候家里苦,有口白面馍馍,母亲都孝敬给爷爷、奶奶,或留给我们吃,她自己总是吃最差的饭。”61岁的三儿子陈福禄说,即便这样,要强的母亲从不让他们感觉低人一等,过年的时候,别的孩子有新衣穿,郑玉霞也一定给每个孩子缝制一套新衣裳。
“每年的年三十儿,直到后半晌,母亲才从田里回来,蒸面点、炸年货,一直忙到傍晚。等我们吃完晚饭、睡下,她又拿起针线,在昏黄的煤油灯下,一针一线给我们做衣服。”59岁的小女儿陈巧枝红着眼圈说。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