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东营日报社/爱东营讯 1月13日,市政府新闻办召开《关于支持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的政策措施》政策解读暨东营市第五批高成长型中小企业重点培育企业新闻发布会。市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促进中心主任李吉良介绍相关情况。

为促进中小企业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新颖化发展,持续提升重点产业总体竞争力和市场话语权,增强全市经济发展的韧劲和活力,我市研究制定了《关于支持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的政策措施》。

李吉良介绍,《政策措施》紧扣“专精特新”主题,瞄准推动中小企业“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新颖化”发展的必要条件和关键环节,从支持研发创新、项目建设、专业服务、升级壮大等四个方面提出了7条具体政策措施。支持研发创新方面,我市对“专精特新”企业研发生产的产品列入国家和省技术装备首台(套)和关键核心零部件、新材料首批次指导目录并实现销售的,分别给予国家级50万元、省级30万元扶持。支持项目建设方面。规划切分并供应一批中小地块,保障省级及以上“专精特新”企业用地需求;对省级及以上“专精特新”企业实施增资扩产并符合支持条件的,给予最高不超过200万元扶持;对“专精特新”企业新建项目属于工业“六基”领域或在产业链关键领域实现“补短板”“填空白”,且符合支持条件的,给予最高不超过300万元扶持。支持专业服务方面,我市对新认定的国家、省级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分别给予100万元、50万元扶持;组织服务机构为“专精特新”企业和创新型中小企业开展专业对接服务,对服务机构给予适当补贴。支持升级壮大方面,我市开展优质中小企业综合评价,每年扶持一批成绩优秀企业,激励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

按照《东营市高成长型中小企业培育计划》,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开展了第五批市高成长型中小企业重点培育企业遴选工作。此次遴选以营收水平在1000万元至1亿元,近两年营收复合增长率不低于10%的中小型工业企业为主,兼顾信息软件业、“四新”经济企业。经过县区、市属开发区推荐和征求部门意见,市工信局综合评价企业所属产业、发展速度、成长潜力、创新能力和管理水平等5个方面,共遴选出第五批37家重点培育企业。

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一直是一个普遍关注的话题。围绕对纳入重点培育名单的高成长型中小企业,在融资支持方面采取了哪些具体措施、取得了哪些成效?李吉良介绍,在支持企业直接融资方面,我市建立健全金融服务监管考核指标体系,推动银行机构努力新增首贷户,提升贷款中续贷、信用贷款、中长期贷款的占比,严格落实贷款延期还本付息政策,落实监测通报督导机制;不断完善科技金融工作机制,“科技成果转化贷”、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等金融产品和服务模式发挥了很好的作用;加强银企对接,采取互联网银企洽谈会、政银企对接大会、企业问题一窗受理等多种形式,组织银行机构加强对接,集中研究解决了一批重点企业融资需求。根据最新统计,各银行机构与42家高成长型企业建立了主办行关系,为31家企业授信余额6.52亿元;2022年累计发放贷款38.85亿元,贷款余额42.09亿元。在支持企业间接融资方面,我市印发了《关于支持企业上市挂牌的十条措施》,提高上市奖补标准,完善问题化解机制,优化资本市场环境,鼓励企业上市融资。截至目前,前四批157家高成长型中小企业报省证监局辅导备案企业8家、报新三板挂牌企业11家、纳入上市挂牌后备资源企业51家。在融资担保服务方面,我市通过落实低费率担保支持政策、推动再担保和“见贷即担”等措施,提高了企业融资效率,降低了融资成本。累计为17户高成长型中小企业累计提供担保金额1.69亿元,减费让利106万元。

关于前四批纳入重点培育名单的高成长型中小企业企业成长情况,李吉良介绍说,我市前四批共遴选培育了157家高成长型中小企业,根据最新调度的数据看,这些企业发展势头良好,绝大多数企业正处于加快发展壮大的上升期。从运行数据看,2022年前10个月,纳入重点培育名单的高成长型中小企业企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41.1%,高出规模以上工业30多个百分点;利润同比增长65.4%,高出规模以上工业100多个百分点。有14家企业成长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8家企业成长为省级“瞪羚”企业、64家企业成长为省级“专精特新”企业、98家企业成长为高新技术企业、96家企业成长为科技型中小企业。

(记者 王敏)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