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
威权型领导本就拥有职位权威,即源于组织正式职位的法定权力、奖惩权力、对关键资源与信息的控制权,然而,只有职位的权威是不稳固的。
威权型领导本就拥有职位权威,即源于组织正式职位的法定权力、奖惩权力、对关键资源与信息的控制权,然而,只有职位的权威是不稳固的。
第一,就激励而言,如何激励人取决于如何看待人,惩罚与人性假设的X理论相联系,该理论认为,为了避免偷懒、避免个人目标有悖于组织目标,必须用强制、惩罚的管理方式,但这种人性假设的局限性是显而易见的,现代企业管理认为人不是单纯的经济人,以海尔公司的“6S大脚印”为例,海尔公司有非常严格的员工行为规范,为了落实“日清日高”的口号,海尔在每个生产车间都印上两个大脚印图案,起初,站到两个大脚印上的员工是当天表现不佳者,要反省、接受批评教育,这是通过惩罚激起员工的羞愧心理,从而达到改过迁善的目的,后来,随着社会观念的发展变化,海尔调整了这一做法,站到大脚印上的员工更多的是当天表现优秀者,鼓励先进者分享经验,这是强化手段从惩罚向正强化的转变,也是对人性看法的扭转,承认并发挥人的主动性。
第二,上述对人性假设的偏好并不意味着惩罚权的丧失,而是更需要赏罚分明,需要根据“法”来实行惩罚权,而非根据主管的个人意志来处理,否则,可能导致惩罚权被滥用的局面,这种情况下的职位合法性将遭到质疑。郑伯埙团队曾描述,威权型领导在实施惩罚时通常会表达出愤怒、暴躁的情绪,愤怒其实是为了维持权力距离,形成具有逼迫感的“势”,但“势”的获取途径不应再依靠暴力威服,想要树立威信,更多的要依靠个人专长甚至个人魅力,其背后的机制是认同机制而非畏惧机制,尤其是对新生代员工而言,他们与老一辈员工的工作价值观存在很大的差异,老一辈员工往往追求安稳、权力距离高、服从命令,而新生代员工往往不喜欢循规蹈矩的工作、不畏权威甚至挑战权威,而且还可能表现出情绪化举动,对他们的管理和引导更需要通过认同而非畏惧。
第三,从归因的角度来说,领导行为是否有效也取决于下属对领导行为意图的归因,同样是愤怒的训斥,有的就归因为一种伤害,有的却理解为一种鞭策,一项针对新生代员工的研究表明,下属可能把领导的私下斥责当作圈内人信号,进行正面解读,近年的实证研究中,威权型领导的双面性已得到检验,归因在其中起到了重要的解释作用,这也就提示管理者,威权型领导具有信息性与控制性两种潜在特性,信息性指该因素能够向人们提供有关自主感和胜任感的信息,当信息性凸显时,积极的信息就会被期待、传达或感知,这将维持或增强内在动机,但究竟是控制性凸显还是信息性凸显,还要视情境因素而定,在何种情境下威权型领导能够展现出信息性,避免伤害归因,从而促进创新及工作投入,这是问题所在。(河南工业大学 贾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