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原标题:诠释航空人的热爱与担当

近一个月来,从西安到北京再到沈阳,从中国飞行试验研究院、空军工程大学再到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我们与试飞员、航空领域专家、一线工作者以及年轻官兵们一同观看电影《长空之王》,一次次被他们的热爱与担当感染。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沈飞“罗阳青年突击队”成员田芳观影后说:“看到银幕上自己参与打造的战机飞向祖国的蓝天,自豪而激动”。

向更多人讲述中国航空自立自强的故事,让观众走近为我国航空装备进步默默奉献的群体,是我创作电影《长空之王》的初衷。《长空之王》的主角既是保证前线作战安全的试飞员群体,也包括为战机列装付出精力与智慧的设计师、工程师、医生、保伞员等,他们夜以继日奋战,许多人付出了毕生的努力。

要写好人物,必须了解人物。我们的创作从采访开始,从飞行学员、优秀试飞员到前线歼击机飞行员,从飞机制造厂、飞行设计研究院到试飞中心,我们采访了100多人,积攒下上百万字资料。我从北京电影学院毕业后就在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工作,剧中有些人物的原型是我的朋友,我很熟悉他们的事迹。然而剧本创作用了足足3年半,从动笔到完成第一稿只用了14天,剩下的时间,是无数次修改调整。写不下去了,就再去采访,去接触工程师、地勤、机务、飞行员,了解清楚再接着写。创作过程漫长而艰辛,耐心和坚持是最大的考验。

采访中我感受到,试飞是勇敢的,也是浪漫的。只有敢于探索、享受飞行的人,才可以飞到边界、飞出极限包线。在试飞员身上,我看到忠于祖国、勇于探索的精神,在设计师、工程师身上,我看到坚韧不拔、孜孜不倦的精神,他们选择这项事业就选择了远离城市,在“聚光灯”外默默奉献,用梦想照亮征程。

要塑造人物,必须写活人物的精气神。影片既讲述了我国试飞员群体的薪火相传,又呈现出时代的跃迁。一代代试飞员从“勇气型”“技术型”,成长为有很好飞行天赋和扎实理论基础的“专家型”,使命感始终流淌在一代代中国军人的身上。《长空之王》中的大队长张挺,综合了多位试飞员的真实经历。他是军人,是战友,是英雄,也是一个普通人。勇敢不是不怕,而是用奔赴理想的勇气去战胜恐惧,促使平凡生命闪耀不凡光芒。

在空军和航空工业集团的大力支持下,影片将新型战机呈现在大银幕上。剧组开着直升机在海南、甘肃等地拍摄天空素材,到新疆采集十几公里的峡谷地貌、扫描成视效资产,还研发出机械装置,辅助演员演出飞机在大速度、大迎角、尾旋、颤振等各种状态下的反应。《长空之王》还用到了虚拟拍摄技术,把天空素材投射到巨大的LED屏幕上,让演员能够真实感受到8000米高空、1200公里每小时的飞行体验,云影在头盔、呼吸面罩上的反射也会更真实。

如果观众通过影片认识这群可爱的航空人,被他们的热爱与担当打动,那是因为电影所讲述的都来自真实生活。希望我们的电影能为更多人带来力量。

(作者为电影《长空之王》导演、编剧,任姗姗采访整理)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