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领先的星火有机硅,全球最大的天赐锂电电解液,全国主导的德福高端铜箔,中部一流的绿色低碳石化芳烃,全省前列的数字经济产业……大江奔腾不息,两岸绿意盎然,在赣北大地,有风景独好的秀美壮丽,更有现代工业的蓬勃生机,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成效佳,新兴产业裂变扩张发力猛,未来产业引进培育势头好,推动高质量发展、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九江正发力,精彩正绽放!

制造业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我市全面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聚焦“作示范、勇争先”目标要求,深入实施“工业强市”战略,按照“淘汰落后、提升传统、培育新兴”三大路径,瞄准高端化、加快智能化、追求绿色化实施了一系列行动,加快推进制造业转型升级、做强做优。2022年,全市规上工业营业收入达7847亿元,列全省第二;实现利润704亿元、工业税收260亿元,双列全省第一;成功跻身“中国数字经济城市发展百强榜”,数字经济规模和发展水平稳居全省前列。全市创建省级产业集群15个,居全省第一;已创建5个省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区,数量居全省前列;入围赛迪顾问评选的全国95个老工业城市转型升级发展水平第12位,列全省第一;获批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试验区等。


(相关资料图)

招引创新双驱动 汇聚高端制造新动能

我市认真落实“全力以赴把结构调过来、功能转过来、质量提上来”要求,通过招大引强、集群成链、协同创新,实施制造业基础再造和工业企业技改行动,推进钢铁有色、纺织服装、绿色食品等行业加快转型升级。同时,大力培育新材料、新能源、电子信息、高端装备制造和石油化工“四新一优”等先进高端制造业产业,推动产业链向下游延伸、价值链向中高端攀升。

招大引强,为高端化发展注入强劲动力。我市聚焦数字经济、高端装备、新能源、新材料、电子信息等新兴产业,加强重大项目补链强链和关键项目招引,依托“四新一优”产业配套优势,成功促成一批企业落户;同时,加强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为重点项目提供“保姆式”服务。心连心复合肥生产综合利用、巨石智能制造基地等扩建项目,华源新材料、科翔电子电路板等新建项目,高泉抽水蓄能电站、模具数字产业园等新签约项目,落地生根、茁壮成长。

集群成链,为高端化发展插上腾飞翅膀。我市主动融入长江经济带京九电子信息产业带,全力推动主导产业集群成链发展。出台《重点产业创新倍增行动方案》等产业政策,突出打造“炼化一体化、有机硅、绿色锂电、纤维素纤维、电子铜箔、玻纤、钨、模具钢、中船海洋装备、新型生物可降解材料”十大特色产业集群。

协同创新,为高端化发展提供强劲支撑。我市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让科技创新这个“关键变量”成为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增量”;鼓励产业链“链主”企业与知名高校或科研院所建立战略合作。截至2022年底,全市累计建设创新平台载体255家,累计培育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4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403家、省级专业化“小巨人”企业38家。

数转智改双赋能 点燃智能制造新引擎

我市坚决贯彻省委、省政府关于发展数字经济的工作要求,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新机遇,把发展数字经济作为引领工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之举,按照“推进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要求,促进产业数字化转型、智能化升级,擦亮“工业互联网,数智新九江”名片。

统筹推进,夯实数字经济发展新底座。围绕《九江市深入推进数字经济做优做强“一号发展工程”实施方案》,加快推动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突出数字经济新优势。深入贯彻《智联江西建设三年行动方案(2021∽2023年)》,进一步强化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物联网、大数据等新型基础设施支撑作用。目前,我市率先在全省开通国际互联网数据专用通道,建成国家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综合型二级节点,获评全国首批“千兆城市”。

融合赋能,激发产业数字化发展新动能。我市把产业数字化作为转型升级的主战场,积极实施以数字经济为引领的产业升级攻坚战;积极推进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与制造业深度融合,争创国家级“5G+工业互联网”融合应用先导区,全力推进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升级,推动园区数字化改造。

抢抓风口,构建数字产业化发展新优势。我市围绕提升数字产业规模和能级,着力培育壮大集成电子信息等基础产业,创新发展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产业,积极抢占柔性电子、量子信息等未来产业发展制高点。鄱阳湖生态科技城、共青城高新区、九江经开区、瑞昌经开区4个园区均成功入选省数字经济集聚区。

节能降耗双调控擦亮绿色制造新底色

围绕绿色发展,我市落实能耗“双控”“碳达峰、碳中和”、最严格水资源保护利用要求,对标单位产品能耗限额先进值、标杆水平或行业先进水平,深挖潜力,有效提升用能用水效率,构筑绿色低碳循环发展型工业。我市率先成为全省绿色制造四大载体均衡发展地市,绿色成为九江工业发展的亮丽底色。

顶层设计,奠定绿色低碳发展总基调。围绕构建完善绿色制造体系目标,率先出台了《九江市绿色制造优化提升三年行动计划》,确定了全市工业绿色低碳发展的总体方案,绘制了构建全市绿色低碳发展工业体系“设计图”。制定了《九江市“十四五”期间重点耗能企业节能降耗工作方案》,为企业“量身定制”节能降耗方案。

示范引领,打造产业绿色升级排头兵。我市结合产业实际,积极推动重点领域、重点行业实施绿色升级行动,培育绿色制造示范项目,鼓励企业通过加大研发投入、加强同科研院所合作等方式,加强绿色关键工艺研发攻关,系统提升核心企业和关联企业的绿色制造水平。培育了一批绿色园区、绿色工厂、绿色设计产品、绿色供应链示范企业。

同时,多轮驱动,激发绿色制造新潜能。常态化开展节水型企业创建;围绕企业生产工艺流程、主要技术装备,查找能源利用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提出节能改进建议并督促落实;推进资源综合利用,先后有4家企业成功入选工信部废钢铁加工准入名单,填补全市再生资源综合利用行业规范企业的空白。

(刘军华 九江日报全媒记者 朱曦薇)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