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九江新闻网讯(九江日报全媒记者 汪东平 张新红)大凡自然美景,其间山水必胜。位于赣西北的武宁县,就是这么一个山环水绕的胜景所在。这里河畅、水清、岸绿、景美、湖净、天蓝,处处能感受到水生态文明的时代气息。

近年来,武宁县以实现水土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改善生态环境为目标,以保护水源和改善水质为根本,通过示范引导和典型带动,加快推进全县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步伐。不断完善水土保持的监测和监督管理等各项制度,结合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建设工程项目,坚持以小流域为单位,采取工程措施、林草措施、封禁措施和生态清洁措施相结合的办法,统筹解决了水土流失治理、生态修复、景观提升、村庄人居环境整治等问题。截至2022年,武宁县累计完成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面积15273.01公顷,其中,基本农田10公顷,水保林1059.9公顷,经济林617.1公顷,封育治理13586.01公顷。治理区林草覆盖率不断增加,泥沙流失量明显减少,水土流失轻度已到达以轻度侵蚀为主,生态平衡得到更好的保护,群众的经济收入明显增加,实现了“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的有机统一,助力乡村振兴出实效。

置身于武宁县长水村,草木茂盛,鸟语花香,让人心旷神怡……行走在武宁县小流域水土综合治理项目区域内,随处可见如此美景。据统计,截至2022年,武宁县完成小流域综合治理18条,完成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面积11945公顷,水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全县森林覆盖率达76%以上,地表水、饮用水、出境水达标率均为100%。其中长水小流域和长乐小流域先后被评为生态清洁小流域国家水土保持示范工程。

在长水小流域治理过程中,武宁县委、县政府坚持“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观,秉持绿色、创新以及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理念,安排专项经费并统筹整合相关部门资金6000万元。为将长水景区打造成极具特色的国家4A级景区、著名“两山”理论转换基地、红豆杉研学基地样板,投入1.15亿元进行“景区环境整治、景观节点提升、景区业态丰富”三大方面的提升工程,取得明显成效。

长乐小流域治理改造作为武宁县关注民生、为民办实事的重点工程项目,总投入6400万元,新建污水处理厂、铺设配套管网、清理河道淤泥,新修文体休闲广场、游步道、文化活动中心、停车场等。水土流失治理率达到96.69%,水土保持率从治理前的71.25%提高至99.05%,生活垃圾集中收集率100%,生活污水得到有效处理,小流域出口断面水质达到地表水Ⅱ类水标准,林草面积占宜林宜草面积的比例达96%。长乐小流域形成了江西省生态清洁小流域与乡村旅游相结合的建设样板。

在小流域项目建设过程中,武宁县严格执行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投标制、监理单位责任制、合同管理制、项目公示制、施工单位保证制等规章制度,建立项目法人监管和政府监督相结合的质量监督管理体系,有效保障水土保持项目的顺利实施。按照“谁治理,谁经营,谁受益,互利共赢”的原则,因地制宜采取联合开发形式,与当地政府、企业签订联合开发协议书,既调动广大群众治理水土流失的积极性,又增强水保部门自身的造血功能。坚持国家、地方、集体一起上,多渠道、多层次、全方位筹措治理开发资金,加快水土流失治理步伐,充分发挥生态、经济、社会三大效益。武宁县小流域内按照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的要求,针对项目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农民等进行技术培训。结合生态观光旅游休闲农业,探索实行“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以及“电商平台”等多种运作模式,走出一条生态保护与农民致富相互促进的双赢之路。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