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日公布的货物贸易进出口规模首次突破6万亿美元的2021年中国外贸成绩单上,自由贸易试验区进出口增长26.4%,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开放平台的作用明显。

从公布第四批18个“最佳实践案例”,为各地在深化改革、扩大开放过程中提供借鉴,到积极探索贸易投资便利化,加大改革创新力度,打造发展新优势,2021年,各自贸试验区持续发挥着改革开放试验田作用,在“十四五”开局之年交上了一份不错的答卷。新年伊始,不少自贸试验区纷纷发布各项政策,以期在2022年进一步深化对外开放,达到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的新成效。

贡献开放成果

2021年7月,国务院自由贸易试验区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办公室印发了第四批18个具有推动高质量发展、坚持服务国家战略、聚焦人民关切、激发市场主体活力等特点的“最佳实践案例”,涉及了投资贸易便利化、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国企改革、生态环境保护等多个领域。截至目前,自贸试验区已累计在国家层面推出278项制度创新成果向全国或特定地区推广,改革开放试验田作用明显。

在积极贡献制度创新成果的同时,各自贸试验区立足战略定位和区位优势,因地制宜,助力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多元化的开放合作格局。

挂牌运行一年多的北京自贸试验区建设成效初显。聚力服务业深层次开放,持续提升产业竞争力,北京自贸试验区依托科技、金融、教育、健康医疗等9大服务业优势领域,形成一批产业准入拓宽成果:新设68家国内外金融机构;首家国际研究型医院主体结构封顶,并先期开展临床研究;加快“互联网+医疗”创新发展,建立覆盖诊前、诊中、诊后的线上线下一体化医疗服务模式;23所新布局国际学校开工,支持北京高校与世界知名高校在急需紧缺专业上成立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加快推进专利代理开放试点;允许跨国公司设立外商独资财务公司等。

围绕建设以油气为核心的大宗商品资源配置基地这一重要功能定位,浙江自贸试验区在2021年油品贸易自由化方面进一步推进,新招引落地韩国SK、中化能源、中船燃等国内外知名企业。其中,浙石化成为全国首家获得成品油出口资质和配额的民营炼化企业,浙石油新获原油非国营贸易牌照。仅2021年上半年,油气贸易额就超过3900亿元。同时,浙江自贸试验区油气全产业链进一步完善,发布了全国首部保税LNG加注行业管理规范,推进建设了LNG接收中心,新奥500万吨LNG接收站项目全面投产,船用LNG加注试点工作得到稳步推进。

明晰发展思路

2022年将是上海自贸试验区临港新片区成立第三年,也是“五个重要”三年行动方案的收官之年。“2022年,临港新片区将聚焦制度创新、产业发展、城市建设持之以恒抓推进、抓落实、抓突破,推动量的较快增长和质的有效提升。”临港新片区管委会专职副主任吴杰表示,临港新片区将聚焦八大前沿产业,加快培育千亿元级产业集群,力争年内前沿产业招商落地项目总投资1000亿元。同时,要确保土地供应强度不减,为好项目留足发展空间。加强政府财力资金保障,以财力投资确定性对冲社会投资不确定性。在2021年较高投资基数的基础上,新的一年临港新片区自我加压,计划安排政府财力投资项目180亿元,新开工项目涉及总投资超过2500亿元,同时以重大项目为抓手,安排150个重大项目,年度投资超过800亿元。

2021年辽宁自贸试验区沈阳片区启动了产业政策修订工作,陆续推出产业政策升级版。从已出台的金融服务和科技创新两项政策的升级版中可以看到,2022年,沈阳片区将提供对金融机构、股权投资机构、融资租赁、商业保理、金融要素交易市场、金融创新等全方位的政策支持;从科技创新、产业发展和科技服务三个方面入手,提供更全面、更科学的支持政策。不仅如此,辽宁自贸试验区沈阳片区在2022年还将推行科技政策兑现“零申报”创新举措,建立自贸区企业运行数据库,在部分政策条款兑现过程中,不用企业提交申报材料,直接将政策奖补资金拨付到符合政策兑现条件的企业帐户,实现企业政策兑现“零申报”,为企业营造更为便利的创新创业环境。

近日召开的江苏商务工作电视电话会议,明确了2022年江苏自贸试验区将积极推进制度创新和复制推广工作,深化生物医药全产业链开放创新,支持联动创新发展区与自贸试验区联动改革、联动开放、联动发展,共同打造全省高质量发展新增长极。(本报记者 晏澜菲)

推荐内容